close

如果有衝著導演名號,甚至知曉導演風格的觀眾,那麼你會看到一貫的手法套用在這部片上。舉凡IMAX攝影機的運用和拍攝手法、人物刻畫、非線性的敘事方式(其中彩色黑白交錯跟"記憶拼圖"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能看到導演過去作品的影子。然而"奧本海默"是純粹的以人物為主的傳記電影,若想期待有什麼驚人轉折或是巨大場面可能會很失望(雖然有大場面但也只有一段),不過透過導演熟練的手法詮釋,確實讓這號人物的故事更為昇華。

 

跟"史蒂夫賈伯斯"類似,雖然是傳記人物電影,不過並沒有把奧本海默這個人從頭講到尾,而是聚焦在他研發原子彈的契機再到發射成功後的結果。當然上面這句是順敘的手法,正片其實除了零碎剪輯,還將片段時間線打亂,再加上三小時的片長裡有資訊量龐大的對白,所以觀影門檻方面是沒那麼親民的。但如果對於物理學或是二次大戰時期科學家的歷史比較熟悉的觀眾,能看到這麼多的歷史名人藉由知名演員來詮釋應該會感到很過癮(或是興奮?)。之前看到有幸能參加試映會的影評們說,如果不曉得奧本海默是誰的觀眾建議去查一下。儘管導演透過高規格攝影機拍攝人臉表情,來傳達這位人物發明原子彈的心路歷程,但有種導演已經預設觀眾知道奧本海默是誰的感覺,許多人物特質往往都是一閃而過而沒多加著墨,所以沒聽過這號人物的觀眾還是去惡補一下吧。

 

有人可能會好奇,為何科學家會想去造出這種殺傷力極強的武器,或是他們的道德標準怎能允許他們做這些事情,這部有稍微去揣測當事人的想法。或許他們腦海裡真的全是理論,沒有考量到現實狀況的耗損也不一定。但劇情演進到真正投下原子彈的過程,電影似乎有意無意暗示著奧本海默逐漸有了人性,產生出的良心不安時時侵襲著他。藉由現實跟意識流的畫面交錯,呈現出主角天人交戰(跟赤裸交纏w)的內心世界。同樣的,彩色跟黑白畫面的交錯不但是區分主觀和客觀看法,彩色片段命名為分裂相對於黑白片段命名為融合,似乎象徵著原子彈的原理:不斷分裂融合,直到最後的結局才將能量釋放(特別是最後一句台詞讓人印象深刻)。

 

當然這部還是有些地方可以處理更好的地方,像是後段政治陰謀揭曉的地方略顯直白,而且還讓這麼多角色講同一件事不免覺得有些冗長。不過這點算是瑕不掩瑜,至少對情緒堆疊方面是有幫助的。至於這次IMAX攝影機的運用,應該有超過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都是用高規格的攝影機來拍攝,但是大部分的畫面都是聚焦在人物的臉部表情、風景遠景上面,真正原爆片段其實占比不多。儘管如此,敝人還是推薦IMAX版,享受宛如科教館會播映的科普紀錄片的視覺體驗。

 

總結來說,"奧本海默"對於商業觀眾來說會是一部很生硬的題材,也不要抱著進最大螢幕享受核爆場面的期待,而是去看導演如何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及電影想傳達的訊息,一部三小時的歷史名人旅程。

 

PS:小人報仇,一樣十年不晚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奧本海默 克里斯多福諾蘭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hn780924 的頭像
    john780924

    小賴的業餘影評

    john7809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