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聽過、看過新海誠作品的來說,應該或多或少有感覺到畫面調度、分鏡跟繽紛色彩的提升,但劇本有愈來愈通俗的趨勢;而對於新觀眾而言,只要不排斥日式動畫,新海誠導演的作品沒有太大的觀影門檻,"鈴芽之旅"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故事背景設定在三一一大地震,雖然非絕對必要,但知道這起悲劇的觀眾看這部會更有帶入感。
單看故事格局而言,這部跟以往的作品相比確實大上許多。而比起原文,官方中文翻譯的片名"鈴芽之旅"更為符合本片的調性。不但整部片充滿公路電影的元素,主角一行人的旅程也像極了日本北中南的巡禮。之前敝人說"天氣之子"很適合用IMAX格式撥放,這次的分鏡跟畫面調度又更進一步的升級,除了增加不少類第一人稱視角的鏡頭,而且場面廣闊度不輸大型魔幻片,甚至其中幾幕有著彷彿怪獸片會帶來的壓迫感,確實讓坐在IMAX廳的觀眾是"體驗"這部片(歡迎觀眾在底下留言補充看完杜比版跟4D版的感想)。
質感、製作水平商業化,同樣地劇情跟人物情感描寫也很商業化。這邊並不是貶義,只是說人物塑造沒有過去作品來的纖細。以商業作品來說,人物性格十足、敘事節奏明快、該有的劇情鋪陳跟情緒醞釀都挺足夠。然而,對於看電影會專注在劇情上的觀眾來,應該多少感覺,上述各方面似乎都沒有那麼深刻。除了不少的解釋性對話是其中一個原因外,作品想傳達的東西也有些淺薄不夠強烈,情節轉折在可預想得到的範圍內,對於常看電影的觀眾來說幾乎都能猜到下一步會怎麼發展。不過,導演用簡單、不過份渲染的方式去緬懷三一一大地震,無非也是一種很好的療癒方式。
整體來說,"鈴芽之旅"表現不算突出但有到中間偏上一點的作品。不但導演一貫的優秀作畫相當適合在大銀幕上觀看,故事節奏和發展對於大多數的商業觀眾來說也足夠到位,無論是跟風或是有關注新海誠的觀眾應該都能得到各自的收穫。
PS:男主好友的歌單意外的懷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