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眾多強片環伺下,想不到片商還願意將這部引進大銀幕實為難得(雖然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前看的觀眾應該不會太多...)。畢竟"猶大與黑色彌賽亞"講述的題材外國人無法完全體會,而且呈現的方式頗為硬核。與其說是一部電影,不如說這部更像是類紀錄片。在觀影前最好稍微科普一下馬丁路德金恩、麥爾坎X跟六、七零年代的歷史背景,不然如果只知道當時白人歧視黑人的話會比較難融入本片。

 

因偷車和冒充聯邦探員被逮的比爾,被米契爾探員以利益交換的關係,臥底進入正在崛起中、逐漸得到民心的黑人幫派:黑豹黨。然而,隨著時間演進,比爾被FBI要求的事項越來越多,且越來越加劇,讓他的內心掙扎不已......

 

這部採用聖經的兩個人名作標題,上帝指派的救世主彌賽亞跟背叛耶穌的門徒猶大,正好符合作品當中的劇情,也將推翻不公平社會的革命領袖漢普頓,與臥底在裏頭的比爾這兩個現實人物,做了最巧妙的比喻(特別最後一段根本是"最後的晚餐"重現)。全片氛圍極其寫實,鮮少有快速不留空白的剪輯,也無戲劇化的劇情發展,卻依然能不斷堆疊緊繃的情緒張力。

 

而這樣的故事中要說的精彩,精闢的人物塑造配上演員演技功不可沒。漢普頓小時候的環境造就他為黑人發聲的使命感,但他選擇用遊說跟實質幫助的行動,而非以暴制暴,特別在有了愛人跟孩子後更加的明白暴力會引來更多暴力。主席的每一次演說,沒有華麗言詞,卻屢屢帶來激昂效果,挑動群眾情緒,展現了何謂言語的力量。比爾在臥底黑豹黨的過程中從一個對政治風氣幾乎漠視;到逐漸從心理認同;再到為了保命不得不採取行動,被搞得裡外不是人的他卻代表了當時黑人的處境,就和裏頭出現的黑人清潔員一樣,深知白人狡猾但不敢反抗而只能從夾縫中求生存。另外,透過米契爾故事線能稍微窺知一二美國想剷除黑豹黨的原因,不單是種族歧視,黨鼓吹的共產主義更是衝擊美國資本至上的經濟概念。在政治和風氣操弄下,執行官和人民的行動動機卻是對生活的恐懼和不安感。

 

雖然"猶大與黑色彌賽亞"的背景設在六、七零年代,可放眼現在,人的內心仍然是不會輕易改變的。這部或許只能呈現一部份史實,無法有實質上的改變,可至少提供了另一種觀點出來,供觀眾來思考。

 

PS:偷車技巧居然能逼出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猶大與黑色彌賽亞
    全站熱搜

    john7809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