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潘金蓮這人名─源自水滸傳裡其中一小段武大郎跟潘金蓮跟西門慶的故事,後用來比喻不守婦道、紅杏出牆的已婚女子。相信有不少人納悶,一個諷刺中國官場跟一名婦人漫漫告狀路的故事,"我不是潘金蓮"這片名怎麼產生的。原因同樣在於其中一小段女主李雪蓮告前夫拋棄的官司時,前夫羞辱她的一句話:妳叫李雪蓮是吧?我怎麼覺得你叫潘金蓮呢。雖然內容有點諷刺公務人員推來推去的情形,但畢竟是中國審過的片子,想要期待"官場現形記"是不可能的。

 

十年前,一個鄉村女子李雪蓮(女主)不滿當初跟前夫談好的假離婚變成真離婚,於是想打官司,不料敗訴,她只好層層向上告上去。從她住的縣的法官告到人代會的總代表,一告告了十年,使得各級長官都對這號人物十分頭痛,想盡辦法要阻止李雪蓮告狀成了他們的重要任務。

 

雖然節奏略微冗長,且劇本訴說模式有點流水帳的嫌疑,不過有趣且設計感的對白挽救了這一點。螢幕裁切在鄉下的場景是圓的,到了北京時螢幕就改成方的,儘管不太能明白導演的用意為何,至少在觀影上是很新鮮的體驗。全片大部分聚焦的在兩個時間點:剛告狀跟十年後。女主不管是前後的造型上,說話談吐也有所改變。同樣的官員對她的態度從等閒視之到畢恭畢敬,前面是秉公辦事但到後頭是不惜濫用職權也要把李雪蓮攔住。整個故事的荒唐感就像是戲曲的文本一樣,外人來看曲折離奇,但對角色來說是再真實不過的事實。(其中市長看的戲曲正好是跟潘金蓮有關的故事,相呼應www)

 

由於有著十年前的告狀讓各級首長下台的前車之鑑,使現任的各級長官為了不讓處分下來而算盡心機的嘴臉,與一旦出事了就往下層飆的諷刺橋段讓觀眾盡收眼底。范冰冰的演技成功的讓李雪蓮這個角色活起來,不僅是不懂世事的村姑還是深知官場的老闆娘都詮釋的有聲有色。雖然假離婚的理由可能不太令人認同,但後面娓娓道來當時的遭遇(同時也是她一直不斷告狀的真正理由)才讓人感嘆,人活在世上有時就是為了爭一口氣。

 

或許收尾有一點趨於平淡,不過正好呼應女主角最後回歸平靜的心境,並且能對以前的事一笑置之。"我不是潘金蓮"整部片的感覺就像是社會新聞背後的故事,當事人煎熬的心路歷程,那個"結果"卻是人們茶餘飯後的閒談。氛圍很寫實,不過馮小剛導演的旁白替本片增添了許多戲劇感,但是如果想看諷刺中國官場文化的部分,可能會不如預期(並不算太美化,但也沒有太深入描寫)。

 

PS:想不到北京也有類似小人國的地方...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我不是潘金蓮
    全站熱搜

    john7809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