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台灣電影中最經典的作品"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不但前陣子重新上映數位修復版,而且今年的金馬獎也借鏡此片設計主題,由此可知這部片在台灣電影圈的影響力的不可動搖性。

 

片中的許多演員後來都活耀在電影界、戲劇界或是舞台劇。像當年14歲的張震(飾男主角)初試啼聲,就有如此精湛的表現,後來在多部電影中不斷的拓寬戲路。還有在片中尬一角的鄧安寧、劉亮佐、郎祖筠等,後面都是演藝圈裡一哥一姐的地位(當年真的好年輕啊,沒皺紋)。

 

關於電影裡面的時代背景還是當中的一些隱喻意涵這邊就不多著墨了,想知道的話有許多相關文章可以去搜尋。有些事真的是經歷過或是了解那個年代的人才能稍稍理解,後來的人雖然可以透過查詢歷史資料,但當中的一些情緒就沒法體會。

 

當小四從考試落榜跌進建中夜校時,悲劇就悄悄的開始了。儘管他一直很守本分,就算周圍的朋友時常打打殺殺也從不插手,只要能跟小明在一起就好。但詭譎的大環境、幫派的鬥爭、人際關係的瞬息萬變,讓小四的心理開始走向偏激的路途,直到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出現,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劇。

 

長達快四小時的片長,已經超越觀眾在電影院裡膀胱能忍受的程度。雖然說整部片一直都很沉重,沒有什麼大起大落的片段(這樣反而更貼近日常),但劇情引人入勝,會讓人想看接下來的後續。氛圍可以說是越到後面,越是有一觸即發的緊張感。導演楊德昌用擅長的定格鏡頭,沒有配樂,沒有任何批判,只是拍攝下從頭到尾發生的事。讓觀眾們就像是冷眼的旁觀者,觀看幫派打殺、觀看人暴怒的瞬間、觀看悲劇的始末。少年殺人了,但絕不是僅僅那一瞬間的暴怒所造成。

 

這部片跟同期的電影比(如上海灘賭聖?)娛樂性真的差了不少。當年大家進電影院就是希望放鬆一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光聽片名就不像是輕鬆的電影吧?但老中青生代的演員精湛的演技,光影的巧妙運用,加上絲絲入扣的劇本,會成為台灣電影的經典、各國影展的喝采不是沒有道理。想要欣賞一下台灣新電影浪潮時期的電影,不仿可以選此片當作入門。

 

PS:當中的一些參雜外來語的對話,現在看起來還是蠻有趣的。(泡miss,打kiss)

arrow
arrow

    john7809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